欢迎访问 旅行社调查网!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旅行社监管

学者讲述《大运河天津段的前世今生》

时间:  来源: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:佚名   点击:

  

  

  

  “从春秋邗沟到元代取直,大运河是流动的文明史,天津段正是关键一环。”日前,天津知名文史学者、天津档案馆近代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、《大运河词典(天津卷)》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侯福志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带来了一场《大运河天津段的前世今生》的主题讲座。其中,他以大量的数据、图标以及亲历的考察讲述了大运河天津段的故事,让大家从更多细节上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与建设进程。

  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,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。”当日的讲座,侯福志从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经纬、天津运河两岸历史文化概说与活化利用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三大方面,介绍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文化。他以多年来收集、整理、绘制的地图、示意图等,讲述了大运河所在海河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,并从多角度,展现了大运河天津段内的生态空间、城镇村庄分布等宏观图景,让人耳目一新。

  侯福志作为天津地质专家、历史文化学者,曾对运河所遗留的水道、码头、漕船、仓场、闸坝以及随之修建的城镇、驿站、祠庙等,进行了系统的考察。讲座中,他详细列举了运河沿岸水工遗存的分布及作用,筐儿港水利枢纽、土门楼水利枢纽、老米店水利枢纽等工程,时间跨度从明代至现当代。

  侯福志还指出,“运河文化带”的形成以漕运为纽带,依托不同地域的物资贸易、人文交流与信息流通,沿运河各地区的戏曲、曲艺、文学、艺术、美食、园林,以及与漕运相关的花会、庙会、号子、民谣、习俗等,均对武清一带产生影响。这些文化元素通过相互吸收、彼此借鉴,积淀成厚重且兼具民俗特点的文化形态,武清的集市文化和姓氏宗谱文化都与之息息相关。

  在侯福志看来,可以多途径活化利用运河历史文化遗产、资源来促进乡村振兴:以“博物馆+”“名人+”“非遗+”的形式发展农村经济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;申报、建设中国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名村、乡村旅游重点村、非遗项目;打造北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等,“保护有方,传承有道,利用有成。”他认为,在保持打造乡土味、文化味、现代味,留住大运河“乡愁”的同时更要让其焕发新的时代生机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hly.tj.gov.cn/XWDTYXWZX6562/gzdtnew/202509/t20250909_712853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旅行社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旅行社调查网 lxsdc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京ICP备19034179号-5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8511526897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