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载创新路,红色再升温!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递上“活”力新答卷
时间: 来源: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:佚名 点击:
9月23日,以“传承海南革命文化 赓续琼崖红色血脉”为主题的琼崖纵队成立98周年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重新开园2周年纪念日活动在该纪念园内举行。随着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的动人旋律响起,琼崖革命后代合唱团的深情演唱拉开了活动序幕。
9月23日,活动现场座无虚席。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
两年前的今天,历经修缮改造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正式免费开放。今日,这座承载着琼崖革命记忆的红色阵地,以创新为笔,从园区全新升级,到红色故事的用心保护,从红色基因的深度传承,到红色IP的多维出圈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交出了一份既有厚度、又有温度的“活”力答卷。
打卡新园区,看见红色空间“活”起来
红色文化的吸引力,首先源于让人身临其境的空间与触手可及的故事。纪念园从硬件设施到展览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升级,让红色阵地“活”起来。
“帮我和‘小琼花’合个影!”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们纷纷在园区内的“小琼花”形象雕塑前拍照打卡。两年来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处处呈现发展新气象。园区新增不少便民设施,细节之处尽显人文关怀;广场道路修缮平整,绿化景观与红色主题展陈相映成趣。2021年启动的修缮改造工程并非简单的“翻新”,不仅优化了基础设施,更让园区布局处处凸显红色内涵。
如果说园区是红色文化的“根据地”,那展览就是让红色故事走出阵地、走进人心的“桥梁”。
“红色展览不该只停留在园区里,更要走进基层、贴近群众。”这是纪念园两年来在展览创新中坚守的理念。为了外延宣传阵地,扩大革命文化传播覆盖面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坚持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展览形式,先后引进“中华好家风”“孤岛奋战 红旗不倒”“中流砥柱 浴血琼崖”等主题展览,吸引更多游客进行参观;同时,为让红色故事传得更广、更远,该中心还以“战地琼花”主题陈列内容为基础,举办红色娘子军史实流动展,走进全省17个市县的镇、村、学校等,开展巡展活动,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近万人,线上覆盖超百万人次,为全省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这样的创新,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吸引力。两年来,纪念园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,其中2025年1-8月的入园人数为33.15万人次,同比增长8.35%。数字的背后,是越来越多游客走进红色阵地、渴望了解红色历史的热情,也是纪念园空间与展览创新的最好证明。
用保护与传承,让红色文物“动”起来
相较于园区与展览所构成的红色文化“外衣”,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才是其真正的“内核”。而文物作为红色历史最鲜活的“见证者”,纪念园将其征集与保护当作重中之重。
为了充实馆藏,两年来,园区累计收到老战士后代捐赠的实物文物177件,其中有红色娘子军战士使用过的军号、煤油灯,有手写的家书,还有当年行军时携带的小布包等。经海南省文物局专业认定,158件(套)被确定为文物(其中2件为二级文物、37件为三级文物),丰富了展陈内容。此外,纪念园还专门对接中央芭蕾舞团,征集到第一代《红色娘子军》芭蕾舞剧演员演出时穿的白色芭蕾舞鞋、红色腰带等珍贵藏品4件,承载着红色娘子军故事的艺术传播历程,让红色文化的传承脉络更完整。
为让珍贵文物“走出馆藏、贴近大众”,纪念园还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达成深度合作,对12件一级文物进行仿制,包括琼崖纵队六连岭兵工厂制造的铁雷、海南岛文昌县(今文昌市)邢女花为琼崖游击队传送文件用的竹篮等。游客站在展柜前,能清晰看到铁雷上的锻造痕迹、竹篮把手处的磨损印记,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。活动中,纪念园举行国博复制文物入藏仪式,12件与红色娘子军、琼崖革命相关的珍贵文物仿制品正式入藏,这标志着双方的深度合作进入了新阶段。
想让沉默的文物变得生动,离不开讲述方式的创新与深耕。
“我们一方面不断夯实内功,深入挖掘史料、走访革命遗址、访问老战士后代,补充细节、还原真实;另一方面也在方式上不断创新,将现场体验、多媒体展示、情景互动等融入讲解。”纪念园讲解员王添介绍,为讲好革命故事,纪念园与周边中小学共同培养“小琼花讲解员”、组织高校志愿者团队讲解,以创新讲解方式提升传承革命文化效果,这种更生动、更贴近生活的方式,能更好地激发游客兴趣。“每当讲到老战士王运梅的故事,很多游客都会静静聆听,眼中泛起泪光。那一刻,我能真切地感受到,讲解让历史不再遥远,让红色故事真正走进了大家心里。”她说道。
9月23日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介绍文物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供图
两年来,纪念园累计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3689场次。当这些史料化作生动的讲解词,那段峥嵘历史岁月便成为游客可触摸、可感知的生动记忆,让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更鲜活,更立体,让党史教育更走心。
把“小文创”带回家,让红色IP“火”起来
当红色故事通过展览、讲解走进更多人心里,纪念园开始思考如何让红色文化从“可看”变为“可带”“可感”,IP打造成为连接红色文化与大众生活的关键纽带。
在当天的活动中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文创新品发布会同步举行。与会领导为第二届“战地琼花——红色娘子军”文创设计大赛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。这些将红色元素与日常用品巧妙融合的文创产品,已成为游客带走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。目前,已上市四批99款文创产品,即将推出新品20余款。本届大赛更是以年轻化的表达探索红色文化的现代创意诠释,让红色IP成为与年轻人对话的“潮流元素”,焕发出新鲜活力。
9月23日,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文创新品发布会同步进行。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
“‘小琼花’作为纪念园的文化形象,我们认为它是从红色历史中走来的,但不止步于回望历史,更应肩负起连接当下、展望未来的使命,成为传递革命精神与时代声音的纽带。”谈及在红色IP的打造上的尝试,吕惠中说道。“我们还致力于将‘红色基因’与‘趣味性’巧妙结合,让产品既成为承载海南文化与时代风貌的载体,又兼具趣味体验,实现实用性与文化性的有机统一。”
通过文化创新让红色IP“火起来”,纪念园不仅让红色故事“看得见、带得走”,更实现了“记得住、传得开”的目标,为扩大红色品牌影响力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。这与纪念园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。
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利泽表示:“下一步,我们将不断扩大红色娘子军的红色品牌影响力,让红色娘子军精神如同琼崖大地上永不凋零的木棉,在新时代持续传递信仰的力量,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。”
原标题:
两载创新路,红色再升温!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递上“活”力新答卷
见习记者:陈美如
(编辑: 孙洁)
原文链接:http://lwt.hainan.gov.cn/ywdt/zwdt/202509/t20250924_3936061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