澄迈县福山镇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
时间: 来源: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:佚名 点击:
福山镇,坐落于海南省澄迈县北部,其地名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在清朝光绪年间,这里因林木葱郁而被命名为森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口中流传着“森山福地”的美誉,于是,地名最终定格为福山,寓意着这片土地充满了福祉与希望。
近年来,澄迈福山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了以咖啡为核心,融合文旅、农业等多领域的产业体系。
咖啡产业链升级
从单一产品到生态圈构建
福山镇以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为核心,形成种植-加工-销售-文旅一体化链条。截至2025年5月,园区集聚80家企业,覆盖咖啡烘焙、国际贸易、文创设计等环节,注册资金超30亿元,年营收1.4亿元。通过引入精品咖啡工坊、咖啡学院等业态,实现从商品销售向文化消费的跃升。
通过“景区+园区”模式,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,实现了“卖咖啡”向“卖文化”“卖体验”“聚产业”转型,促进咖啡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。
创新融合模式
打造海南农文旅融合发展第一镇
定“建设一个产业强镇(福山镇),完善一个优势产业(咖啡产业)”两个“一”的目标,制定了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。
“建设一个产业强镇”主要从两方面发力。
一方面是作为建设主体的福山镇,今年3月底已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农业产业(咖啡)产业强镇,将通过打造咖啡豆产业旅游链,建设集咖啡种植、加工、生产及产品展示、体验和研学培训为一体的多元化咖啡庄园,实现“咖啡+旅游+休闲+N”的融合发展。另一方面是作为建设支点的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,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将继续聚焦突出澄迈咖啡文化特色,通过硬件升级、业态创新、产业融合三大战略,丰富游客游玩体验,实现从地方消费园区向国家级文旅目的地的华丽转身,聚力将福山镇整体打造成“海之南农文旅融合发展第一镇”。
“完善一个优势产业”主要包括“一中心三聚焦两增长”。
“一中心”是打造咖啡国际贸易集散中心,借助老城科技新城和马村港优势及冷链物流基础,提升咖啡贸易水平。
“三聚焦”围绕“生产一加工一销售”环节,分别是聚焦生产端提升种植规模、聚焦加工端提升生产标准、聚焦销售端壮大经营主体,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到2026年底,新增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5家。
实现产业增值、农民增收“两增长”目标。
通过建立产业链、创新链、组织链、资金链、安全链等一体化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,推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约36.5%以上;通过建立咖农与企业、合作社、村集体公司“保底+分红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镇域内主导产业从业农民人数新增3200人以上,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.5万元以上。
打响“福字号”特色品牌
热带特色产业的乘数效应
紧扣“串珠成线,连块成带”的工作思路,以连片打造“热带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”为目标,重点发展“6+2”热带特色高效品牌农业,打响福山咖啡、澄迈福橙等“福字号”特色品牌。
串联现有乡村休闲旅游点,促进农业与电子商务、休闲旅游融合,推动教育、文化、特色旅游资源深度融合,主动融入海口市周边1小时亲子旅游圈,以优质的服务擦亮琼北乡村旅游品牌,打造琼北“一日游”的首选目的地。
用好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中心区4A景区创建资源和丰富的共享农庄资源发展农旅体验经济,办好咖啡师培训和咖啡赛事,建设热带水果和咖啡为主的种植、分拣、加工、体验、销售、培训等全产业链生态,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聚焦产业转型升级
讲好“新福山”系列故事
福山镇围绕福橙分拣、咖啡加工、农村休闲旅游三大方向,开展精准招商、产业招商,用项目撬动经济发展内在潜力。
重点抓好分拣中心、咖啡加工厂和偲林福橙共享农庄三个重点项目,逐步扩大热带水果分拣种类,引进咖啡精代加工生产线建设咖啡加工厂,连片打造“热带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”,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。
从乡村采摘游到民俗文化体验,再到从特色农产品与旅游的结合到旅游景区的打造,福山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,也为城乡共同发展带来新契机。
原标题:
澄迈县福山镇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
记者:高懿
(编辑: 孙洁)
原文链接:http://lwt.hainan.gov.cn/ywdt/sxkx/202509/t20250928_3938603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